啃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学龄前期和6-12岁学龄期儿童。
孩子出现“啃咬指甲”的行为时家长会非常担心、各种猜疑,是患病的表现吗?
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出现异食癖可表现为“啃咬指甲”;血液中某种有益微量元素缺乏或有害微量元素的超标可能也会伴随出现“啃咬指甲”……
其实,这种行为大多数的原因与精神紧张有关,是一种心理行为表现。
心理学理论认为,所有行为背后,都有其心理动机。
为什么制止孩子啃指甲那么难呢?令人费解的习惯背后,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原因:
l吸吮欲没有得到满足
宝宝通常在1岁半之前都喜欢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获得快乐体验,然而如果宝宝吸吮的欲望在那个时期没有得到满足,例如吃奶总是吃不饱,或妈妈离开宝宝的时间很长,那他们的行为就会延续到更年长的阶段。
l无聊时的坏习惯
有的宝宝在无聊、没有事情做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咬指甲的情况。开始也许只是偶然的一个动作,慢慢地在相同的情形下就会再次重复,变成了一个坏习惯。
l情绪问题无法抒发
如果咬指甲的情况出现在他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当有陌生人问他问题,也许是小家伙情绪过度紧张了,这时候的咬指甲动作往往伴随着紧张的表情。
孩子咬指甲的危害
众所周知,指甲里藏有污泥,孩子经常咬指甲自然是不卫生的,而且经常咬指甲很容易将指甲啃秃,甚至会导致指甲周围的皮肤磨损,容易引发甲沟炎,经常咬指甲还会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影响孩子容貌,还会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
面对孩子啃指甲,父母该怎样做?
1、别暴力制止
当发现孩子出现咬指甲的行为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直接是用手打掉孩子的手,但是这种暴力制止不仅无法阻止孩子继续咬指甲,反而会加深孩子的负面情绪。
2、不要让孩子在紧张的环境里
孩子在情绪的稳定的状态下,都会加剧小孩子咬手指甲,吸吮手指。就像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打骂孩子,这些行为都是不利于小孩子改掉吸吮手指,咬手指甲的习惯的。
3、转移注意力
在小孩子有吸吮手指,咬手指甲的行为的时候,去分散小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在玩具上,或者在画画上,总之不要让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咬手指甲,吸吮手指上。
4、给孩子更多安全感
孩子咬指甲是因为缺乏更多的安全感,父母平时上班比较忙,对孩子的关心比较少,所以孩子比较无聊。父母应该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多陪陪孩子,关心孩子,带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自身的视野,同时也能提高亲子之间的关系。
5、引导孩子面对负面情绪
另外孩子咬指甲,是因为无法正确地处理自身的负面情绪,所以通过咬指甲的行为来缓解。父母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负面情绪,才能从根本上去缓解这个问题。首先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究竟在哪方面有负面情绪,通过观察之后对孩子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让孩子掌握处理负面情绪的最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