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刺,一个自带痛感的词汇。看到手指上那挑衅般的倒刺:撕,是钻心的痛;不撕,是挠心的痒。
有人决定一举歼灭,手起皮落,不带任何感情——嘶。
不仅疼!还会让周围的皮肤受伤,甚至引发流血和手部感染。
每每这个时候,老妈就会开始教育你:「让你多吃蔬菜,就是不听,缺维生素了吧。」
虽然维生素很重要,但是“倒刺”这个锅维生素可不背。
“长倒刺是因为缺维生素”这种想法是一种误解。
虽然缺乏某些维生素确实会导致皮肤问题,但如果身体其他地方没有异常,只是指甲周围长了倒刺,那么基本和维生素缺乏无关,不要盲目大量补充维生素。
事实上,长倒刺真正的原因是:皮肤太干燥了!
手指上的倒刺,学名叫做「甲周倒刺」。它所在的甲周皮肤与手部其它皮肤略有不同。
甲周皮肤缺乏毛囊,没有皮纹和皮脂腺,十分薄,在各种化学刺激,和环境的影响下,经常会引发各种炎症、过敏反应等。
而秋冬低温干燥,皮肤的油脂分泌明显降低。没有了皮脂保护,肌肤水分加速流失,极易造成表皮层缺水。
这时如果经常洗手、洗碗、洗衣服,或者打球运动,就很有可能引发甲周倒刺。
因为肥皂、洗涤剂或物理摩擦除去了皮肤表面的皮脂,导致角质层失去保护,水分蒸发加剧,从而出现干燥和剥离,形成倒刺。
所以呀,不想手指上长倒刺,拼命补维生素是没用的。
正确做法是:做家务或劳动时戴橡胶手套,尽量减少洗手次数;洗手后即刻涂抹护手霜,以保护湿润的角质层。
倒刺一碰就疼,又有碍美观,很多人有强迫症一定要把它撕掉。
那撕倒刺的伤害有多“深”呢?
前段时间,TVB视后邓萃雯在社交平台上医院的照片,配文表示自己因为拔倒刺而住院,一度引发热议。
年,浙江4岁的兰兰(化名)手上长了倒刺,拔的时候不小心弄伤手指。家人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没想到包扎得太紧,导致手指缺血坏死,最后被截肢。
年,大连一女子手上起倒刺,撕掉没几天手就开始肿胀化脓,疼痛难忍。
经诊断她患上了脓性指头炎,医生手术将其患指纵形切开引流,消除脓液。
由此可见,随手拔掉一根小小的倒刺,可能引发一系列后果:轻则形成皮肤破溃,为病菌入侵打开方便之门;重则流血,感染,引起甲沟炎、骨髓炎,甚至可能被截肢。
但是,有些人即使知道撕倒刺的危害,但还是忍不住想要自行处理,此外他们往往还会有抠指甲,撕嘴唇死皮,拔头发等强迫性症状,甚至把本来正常的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弄得点点渗血,即使如此却痛并快乐着。
这种时候,就需要警惕可能患有某些心理疾患!
有一种强迫症相关疾病叫做强迫性皮肤剥离症,主要表现就是撕皮撕到停不下来,如果发现自己多次尝试改变这种习惯却总是失败,除了小心处理皮肤伤口外,也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逐步改变这种强迫性行为。
那如果长了倒刺怎么办呢?好好做这三步,解决这个“小麻烦精”~
1、手放在温水中,让指甲周围的角质层软化,大概需要浸泡5分钟;
2、用消毒指甲剪,剪掉倒刺根部;
3、最后涂抹上护手霜,保持手部湿润;
如果倒刺周围出现明显红肿,可以涂点碘伏预防感染。如果倒刺周围发红或出现了化脓,最好涂上消炎药膏,如红霉素或百多邦等,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倒刺呢?
预防倒刺,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这么做:
1.在秋冬比较干燥的季节,可以在家中放加湿器,增加空气的湿度。
2.减少与洗涤剂等刺激性洗涤用品的接触;平时做家务时尽可能戴橡胶手套,既可以减少直接接触洗涤剂,又可以减少洗手次数,减少皮脂的丢失。
3.不要经常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非必要时只需要用自来水充分清洁双手即可;洗手后应即刻涂抹护手霜,保护湿润的角质层。
张
国
强
本期专家
医院皮肤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银屑病、皮肤肿瘤及激光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