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暨南大学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龙艺丹
相信不少亲们,几乎都遇到过指甲周边长“倒刺”所带来的酸爽感觉,甚至有些人因处理不当,狠心一拔,造成了皮肤感染、甲沟炎等问题。那到底为何会长“倒刺”?而长“倒刺”就是普遍认为的缺乏维生素吗?怎样才能预防和改善小倒刺带来的大不爽?不防听听药师如何说......
“倒刺”是什么梗?
倒刺,西医称“逆剥”,中医称“逆胪”胪,皮也。亦有民间老百姓称之为“肉刺”或“玻璃皮”等,是一种常见的甲周皮肤问题。,触碰有疼痛不适。
“倒刺”如何形成?
人体皮肤最表层有一层薄薄的屏障,即我们常说的“死皮”,就是角质层。角质层表面的皮脂是皮肤的天然保湿剂,减少水分蒸发流失,含足量水分的角质层方能和下面的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
“倒刺”好发于甲周皮肤,此处的皮肤角质层更容易出现缺水变得干燥。
当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因缺水干燥或外力摩擦等因素作用下,诱发干裂和剥离时,继而就会产生倒刺。
“倒刺”是缺乏维生素吗?
其实不然,如上述,长倒刺有诸多成因,切勿盲目滥补维生素,过量可增加中毒风险,倒刺到账的主要原因:
1、日常生活中,洗手频繁或大量接触有刺激性的物质如肥皂、洗洁精、洗涤剂等,过度清除皮脂,产生倒刺。
2、新冠疫情期间,经常使用各种酒精或消毒产品进行擦拭洁净双手,导致手部皮肤角质层缺水而干裂,产生倒刺。
、外力摩擦碰撞接触,如从事特殊行业劳作、剧烈活动、搓揉劳动、啃咬手指、常接触沙土等容易损伤皮肤角质层起倒刺。
“倒刺”别拔!正确处理
倒刺千万别乱拔!
随意强行撕扯往往会造成倒刺周边皮肤的再度裂伤,创口扩大加深,引起甲沟炎、甲下脓肿等。
发现倒刺,成人处理方法:用锋利且洁净的指甲刀将其小心从根部修剪掉。
幼童处理方法:可先用温水将手浸泡片刻,等指甲和甲周皮肤稍变柔软后再进行修剪。
因拔倒刺造成皮损处理方法:可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或涂抹消炎药膏如百多邦等(如伤口2-天未愈合,医院就诊治疗)
中医解读支招
中医认为“倒刺”多因阴亏血燥,风邪入于腠理(腠理,肌肉皮肤的纹理),气血失和,肌肤失于荣润所致。常见皮肤小恙,易复发。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辅以药膳调养以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调和阴阳,三因制宜养生防病,相得益彰。《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介绍柏叶洗方有清热、润肤、止痒功效,多用于干燥脱屑的皮肤病。
总结
倒刺尽量不要拔,日常皮肤多进行保湿,日常饮食营养均衡。
审稿专家:暨南大学医院主任药师傅永锦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