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梁文道北美留学生日报,只是ldquo [复制链接]

1#
治愈白癜风费用 http://pf.39.net/bdfyy/bdfal/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也难以摆脱媒体环境塑造的重重包围。即使在物理空间中相隔万里,但实际上我们又天天在社交媒体构架的虚拟社会中相见,分享着同质的讯息。这些讯息无不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想法和观念,也几乎决定了我们对种种事件所采取的立场。"

讲述

梁文道

来源

看理想《八分》

(文字经编辑整理)

著名自媒体“北美留学生日报”最近又火了一把,主要原因是美国的老牌文化杂志《纽约客》(TheNewYoker)于8月19日刊发了一篇报道文章,其中专门谈到“北美留学生日报”。

《纽约客》网站相关文章截图

1.

“后真相”时代,

我们正在被“制造新闻”左右

这篇文章的标题很有意思,一开头就是一个词——“Post-truth”,后真相。

什么叫做“后真相”?这个词在最近几年特别流行,尤其是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当选之后。

年,《牛津英语词典》(TheOxfordEnglishDictionary)将“后真相”一词列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指的就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真相和逻辑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情感煽动比陈述客观事实更容易影响舆论的现象。

特朗普胜选的那一轮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社会一度出现且流传许许多多后来被证实为虚假、伪造的新闻以及讯息。从那时候开始,“后真相”这个名词就越来越流行。

“后真相”虽然和“假新闻”的概念很相似,但是“后真相”显然要复杂得多。

它指的还不只是表面上所说,现代世界所有的新闻都可以被任意诠释、歪曲,“后真相”还包含了另一重意思,即“反真相”,通过一些恶意操作手段,适时制造一些与真相相反的假象出来。

《后真相时代》/赫克托·麦克唐纳

后浪出品

《纽约客》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来形容“北美留学生日报”,自然也引起了后者的反击。至于孰是孰非,我希望你可以在近几天的诸多报道和讨论中,自己摸索。

然而我必须承认的是,我有一定偏见,我更倾向于相信《纽约客》的报道。我并非是信任《纽约客》本身,而是更信任其背后新闻规范的操作。类似《纽约客》这样的老牌媒体,通常都会遵循一套相对标准的新闻规范,例如每篇报道有独立的审查员,会电话逐一询问受访人,核实采访内容的真实性。

至于“北美留学生日报”为什么在我看来没那么可信?如果你还记得我之前的一期关于“信息污染”的节目(点击蓝字可阅读),就会记得“北美留学生日报”在许多“新闻报道”和评论中存在的问题及缺失,也会意识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信息环境的高度污染。

不过,具体的是非对错并不是今天的重点,我想从几方面来谈论这场“后真相”时代里的媒体对抗。

2.

《纽约客》vs“北美留学生日报”

究竟谁“别有用心”?

首先,在“北美留学生日报”对《纽约客》的回击中,很快就将这篇报道上升到是美国媒体对一家中国媒体的恶意攻击,进而上升到美国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污蔑。

我当然不是很喜欢这种讲道理的方式。我们在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时候,没必要动辄就将问题上升至民族大义的层面。

就以这次的事件来说,一家西方媒体批评一个中国人办的媒体,要说西方媒体背后对中国有没有偏见?有没有他们的立场?肯定有。但是反过来,中国媒体有没有我们的立场?或者换一个角度,如果美国媒体存在偏见,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一定不存在偏见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先将两方的争议看待为只是这两家媒体之间的问题,就事论事。

然而,“北美留学生日报”讨论问题以及回击质疑的方法,在我看来有点不讲逻辑、不讲道理,其实只是在消费或者消耗我们的民族情感以及爱国精神。它将自己面临的问题很快捆绑在道德高地之上,然后不容许任何其他立场或意见的出现。

第二,“北美留学生日报”针对《纽约客》文章的其中一条回击是,这场采访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完成,但为什么《纽约客》特意选在当前这个时机刊出?故认为《纽约客》一定是“别有用心”。

有人也替《纽约客》辩解,一篇深度报道半年后才刊出,其实按照他们的操作常规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这两套说法在我看来其实都不够准确。

事实上,《纽约客》当然也有一些采访结束后就迅速刊发的文章,但它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布这篇文章?毋庸讳言,当然是因为近期国际舆论环境里大家都分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