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海燕
来源:医护笔记
引用
高热惊厥是小儿的常见病,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孩子,高发于6个月-4岁患儿,不容忽视。惊厥多在发热早期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常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后一周脑电图恢复正常,属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
复杂性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不定,常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发生,起初为高热惊厥,发作数次后低热甚至无热时也发生惊厥,有时反复发作多次,一次惊厥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脑电图检查在惊厥发作2周后仍为异常,预后较差,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为15%-30%。由于小儿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当突然高热刺激,就可能引起神经细胞的异常放电,从而导致惊厥发作,抽搐时间愈长,造成脑缺氧缺血而导致的脑损伤就愈重。所以及时有效的控制体温是防止抽搐以及并发症发生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小儿的正常体温为:肛温为36.5~37.5℃,腋下温度为36~37℃,腋下温度与肛温相比要低0.3~0.5℃,如果小儿体温超过39℃即为高热。高热的护理
可以用35~40℃的温水进行擦浴,但是禁止擦拭患儿的后项、腹部以及胸前区,因为这些部位都是对冷热比较敏感的,很容易引导患儿出现腹泻、反射性心率减慢等不良症状;可以遵医嘱予以患儿适当适量的降温药物;在为患儿进行降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的对患儿的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时刻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四肢冷热以及出汗等情况,对患儿的面色也要密切观察,以免发生虚脱的现象,在对患儿进行降温后的30分钟需要为患儿测量一次体温,同时将体温记录下来。
.3~0.5℃,如果小儿体温超过39℃即为高热。
发生惊厥的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松解患儿衣领、裤带。去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防止误吸窒息。必要时上下门齿间放置纱布包裹的开口器及压舌板,以防止舌咬伤。
2、镇静止痉:对于在院内发生惊厥或送到时惊厥未停止者一般选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也可选用地西泮止痉,注意呼吸抑制,还可以苯巴比妥肌内注射,情况紧急也可针刺人中、合谷、涌泉、内关等穴位以止痉,或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对于院外发生惊厥而就诊时惊厥停止者,治疗主要是防止惊厥再次发作,先降温,后去除病因。
3吸氧: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持续给氧至患儿面色红润,意识清楚。
多数高热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多在家中,症状持续时间短,待急救人医院时发作已停止。因发作突然,病情严重,家长往往惊慌失措,采取一些不正确方法处理,可能会延误病情或加重患儿的脑损伤,影响智力发育。建议通过急救,利用电话对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指导。对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建议体温于38℃时立即服用退热药。指导后可明显减少因家属不当救护给患儿造成的损害,对确保患儿转危为安和降低惊厥引起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本文为授权转载,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疑问请后台联系小编
历
卫健委新规:10月1日起,禁止医生出现这些行为,小心别躺枪!
史
编制分配、绩效考核、职称聘任...国家卫健委明确医共体建设要求!
文
定了!卫健委新规:诊所可开展基本公卫服务了
章
基层全科医生,工资这样确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