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应加大金融领域业务创新和风险管控力度
本报见习
苏诗钰近期,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收支的审计情况。审计发现,一些分支机构出现违规经营、内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应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据《证券》了解,报告重点审计了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并继续跟踪调查重点商业银行贷款投放情况。这些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加强业务创新和风险管控,金融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审计署金融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审计结果表明,3家金融企业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金融*策。同时,审计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违规经营问题未得到较好遏制,部分领域风险管控不到位。二是中小企业从部分统贷、转贷机构或银行获取的贷款中存在提高利率、额外收费等问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三是金融服务
走出去
相关业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涉外项目的市场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审计的3家金融机构发现违规放贷168亿元,抽查银行对415家中小企业的268.11亿元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75%;抽查转贷机构对196家中小企业的转贷款,转贷利率平均上浮幅度超过75%。企业民间借贷风险也日益凸显,审计发现10起涉嫌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问题金额巨大。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在接受《证券》采访时表示,金融企业风险管控不到位与企业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府监管力度不强等原因有关。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属于企业的内部问题,需要企业不断提高风险管控体系水平。*府监管力度不强属于外部因素,国家今后应该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
欲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府应该鼓励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并加快金融企业落实国家相关*策,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金融企业需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顺应当前市场需求,推出一系列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融资产品,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边晓瑜表示。审计署在加强有关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审计署金融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可以加快企业转型进程,积极适应
新常态
,创新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和战略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策。
此外,严格执行审贷制度,促进合规经营,并及时对各类业务风险进行全面排查,积极创新不良资产处置工具与方式,切实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涉外业务的风险防范和内部管控,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审批流程,加大问责力度,有效维护境外资产安全。
审计署金融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苏诗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