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讲话很长,把和大家有关的划个重点:
①重点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
②教育部将开展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
③研究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常态化监测机制;
④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
⑤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对学校监测考核;
⑥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
接着,“教育部明确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冲上了热搜: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记忆的好坏。培养孩子好的记忆应从小开始从生活开始,有生活经历才会有记忆。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却因为“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述很多见闻。父母应从小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宝宝的记忆力发展。
记忆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前提,没有动作记忆、知觉记忆的宝宝只能由大人照顾。记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宝宝的记忆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有研究证实:宝宝2个月的时候就有运动记忆和姿势记忆。如父母横抱小婴儿就想找奶吃,双腿一提就知道换尿布,停止了哭声,他是不是也知道换好尿布有奶吃呢?这些姿势与吃奶所建立的联系已形成条件反射。3个月的小婴儿就能在许多人中区别出他的母亲,他注视母亲的脸时间比对别的人要长,他已经能记隹这个带给他温情和欢乐的面孔了。
父母如果不小心给宝宝喂过热的奶,他就会一再躲避奶头。如果一次洗澡水太热或者肥皂水渗进眼睛,下次再下水就会哭。5个月的小婴儿到了陌生环境就东张西望,家里买了一件新东西他会久视不移。这些都说明婴儿已经有了记忆。
宝宝观察力从5月开始显著发展。5个月以前小婴儿到了陌生环境是以新鲜好奇为主,东张西望。6个月开始有情绪记忆,有了怕的情绪,见到生人特别是当生人要亲近他时,他会怕得哭起来。
宝宝认生时表现是怕见生人,但又要偷偷张望,这是好奇与怕交织的结果。从小在托儿所的婴儿不怕陌生,因为他接触的人多,习惯各种陌生环境和人。我们不要把婴儿关在家里,要让他多和外界接触,不要养成胆小的性格。
宝宝的记忆力竟然从两个月就开始了,所以父母要及早开始树立榜样了。此外,宝宝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支持。父母除了要提高给孩子总够的物质条件外,帮助其健康的发展,还需要从心理层面给予其更多的爱护。只有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宝宝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注意功能,注意是一种识极状态的心理活动,它不能离开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而单独存在,可以说,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润并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始终。人们只有注意了某个事物,才能够感知它,记住它,思考它。注意不仅能使人们顺利进行学习、工作或各项活动,而且能使学习获得好的成绩,使工作效率提高。所以,注意是人们学习进步和工作取祠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组水者和调节者,它的组织和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选择功能。注意的选择功能是指注意能够使人选择那些有意义的并且符合个人需要的刺激对象,遥开与之无关的其他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映。
第二是保持功能。注意的保持功能是指注意能够使人把注意的对象保持在意识之中,对这些对象做出准确、清晰的反映,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第三是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调节和监苦功能是折注义集中时,人便可以排除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干扰,控制心理活动向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所谓指向,是指在每个瞬间,人都有选择地把注意力指向一定的事物。人处于清醒状态时,随时随地都有许多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人只选择他感兴趣的事物去注意,而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就像照相,先要把相机对准物体,对好焦距和光圈,才能得到清晰的照片:集中性则是指人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他所选择的对象上。注意集中,才能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进深刻,表现为记忆牢固,理解深刻。
对孩子来说,只有注意集中,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好,如果孩子的注意分散,老师讲课时他一会儿张望树上的小鸟,一会儿注视别人的行为,一会儿又去想电视剧里的故事……,这些刺激信号在头脑里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相反地老师讲课所给予的信号却因相应的大脑皮层受到抑制,无法很好地接受,山于注意力分散,思思开小差,所以对老师的讲解只听到片言只语,上下连贯不起来,结果就是对讲授内容的误解、曲解、断章取义等等,产生了不理解,记不住,反应在表面上就是记忆不好,脑子笨等等。
注意对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论是游戏还是学习都离不开注意这种心理活动。长期以来,注意被认为是人的智能的关键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通过对要儿搜索行为的侧量研究,在预测以后年龄的智能质最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心理学家从①习惯化反应:注意兴趣的下降:②对新异刺激物的偏好:注意兴趣增强。以这两项为指标,对6个月以内婆儿的侧童,预示了儿童从2--12岁的IQ测验的相关得高分数,两者的平均相关为0,45这说明婴儿的注意可能是反映了婴儿智力功能的特征之一。
宝宝的协调性是正常行走的根本前提,2——5岁的宝宝肌肉的协调发展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有些父母就担心自家宝宝协调性不好。补救的措施就是让孩子参加一些锻炼手眼、四肢协调的活动。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方法锻炼宝宝的肌肉协调呢?
现实中一些父母只